广西遭“百年一遇暴雨”刷新记录。专家爆料80、90后无法安享晚年

rmbk60f65

时间 2024年5月20日 预览 51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0718916068622884/

首发·英明果断麻酱1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令许多人不禁感叹“百年一遇”的事件为何变得如此常见。5月19日,广西南宁、钦州等地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导致严重的城市内涝,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后果。本文将详细探讨此次广西暴雨的情况、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5月19日清晨,广西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不久后便开始下起大雨。随着时间的推移,雨势越来越大,整个城市迅速被暴雨笼罩。7时30分,南宁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紧急将南宁市气象灾害(暴雨)IV级应急响应提升为I级应急响应。随后,11时8分,广西浦北县气象台也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提升为红色。这一连串的应急响应升级,显示出当地政府对这场暴雨的高度重视和紧迫感。

据气象部门统计,此次暴雨的降雨量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其每小时降雨量和滑动60分钟的降雨量都超过了之前郑州"720"特大暴雨。这种急骤且猛烈的降雨,使得城市的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除雨水,导致了严重的内涝。南宁、钦州等地的许多道路因为积水过深而被迫中断,居民的财产,特别是停在地下停车场的车辆,几乎全部被淹没。洪水灌满了地下停车场,里面的车辆全部浸泡在水中,居民们面临巨大的财产损失。

在灾情发生后,南宁、钦州等地迅速组织了消防、武警等多个部门,出动皮划艇等工具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援。救援人员冒着暴雨,不顾个人安危,逐一搜救被困居民。目前,虽然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但这次暴雨对当地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冲击是不可忽视的。

为什么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博士魏科指出,全球气温的逐年升高是主要原因。这种气温的上升使得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强风等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他警告称,80、90后这一代人恐难以安享晚年,因为未来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极端天气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灾难,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警示。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难以应对如此频繁和猛烈的自然灾害。城市排水系统、建筑防洪措施、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进。

具体来说,城市排水系统是应对暴雨的第一道防线。此次广西暴雨事件中,城市排水系统的不足暴露无遗。雨水积聚在城市道路和低洼地区,无法迅速排除,导致内涝严重。未来,城市规划部门需要重新审视和升级现有的排水系统,提高其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例如,可以增加排水管道的直径、建设更多的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在城市绿地和公园中增加渗水区域等。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海绵城市”理念,通过自然和人工手段增加城市的蓄水和排水能力。

建筑防洪措施同样重要。在此次暴雨中,不少地下停车场被淹,车辆损失惨重。这提示我们,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地下空间的防洪措施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建筑物地下部分应设计防水隔层,安装防水门,并配置自动排水系统,以减少雨水倒灌的风险。同时,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防洪设计也需要加强,例如在地铁站入口处设置防水闸门,提高关键设备的防水等级等。

应急响应机制是应对极端天气的最后一道防线。此次广西暴雨事件中,当地政府迅速升级应急响应,及时组织救援,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这种快速反应能力值得肯定。然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预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技能。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应急演练、加强社区防灾减灾教育、利用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等手段,提高社会整体的应急响应能力。

除了在防范和应对层面采取措施外,我们还需要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全球变暖是极端天气频发的根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政府、企业和公众都需要积极参与到减排行动中来。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企业则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公众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减少能源消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例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等。

国际合作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单靠一国之力难以解决。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减排目标,推动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治理。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共享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协调各国的减排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5月19日广西暴雨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已经成为常态,我们必须加快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在一个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环境中生活。

极端天气的频发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深刻考验。我们需要在灾害面前表现出更多的韧性和智慧,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有效的应急响应、广泛的公众参与以及国际间的合作,我们有信心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和宜居的地球。

Copyright2025FYAI数据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FYAI数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