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9559917839204905/
原创 2024-05-16 19:37·中国房地产报
“上市新规后首家迎来上会大考的企业。”
楚小强丨文
5月16日,对61岁的黄建平来说是个非常重大的日子。
他实际控制的马可波罗能否成功IPO,今天召开的上市审议会议的结果很关键。
身处建筑陶瓷行业,马可波罗是上市新规后首家迎来上会大考的企业,客户主要是房地产及家居企业。
在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时代,建材商们曾赚得盆满钵满。如今行业景气度下滑,它们的业绩深受冲击,主营建筑陶瓷的马可波罗也不例外。
“由于马可波罗与房地产行业的高度相关性,其若成功上市,股价表现可能会受到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投资者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持谨慎态度。”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
从招股书得知,2022年和2023年,马可波罗的净利润已经连续2年出现下滑。2024年一季度,马可波罗业绩再度下降,且下降幅度呈扩大之势,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也大幅下滑至负数。与此同时,受恒大地产等房企大客户拖欠应收账款的影响,公司还面临着坏账激增的风险。
不过,即便如此,马可波罗在IPO前夕向股东分红数亿元,并称不影响公司经营。同时还突击激励员工,激励对象中包含实际控制人黄建平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诸多亲属。
01
突击激励,实控人之子在列
马可波罗,一个看似洋气的名字,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本土企业,总部位于广东东莞,老板黄建平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2008年11月,马可波罗前身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设立,当时有105名出资人,但工商登记的股东只有3人,分别是肖刚、杜岿然、黄焱斌。
为什么没有黄建平?
因为3名股东均是代持股东,实际身份都是公司员工,公司真正的“主人”是隐藏于其后的黄建平,当时持股比例45%,远超其他104位出资人。
不过,想登陆资本市场,股权代持是不容许的。这会增加公司股权治理结构的不透明性、复杂性,不利于上市公司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于是在2019年,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宣布解除股权代持,之后进行多轮增资,并于2021年7月变更为现在的股份公司马可波罗。随后,马可波罗启动上市,并于2022年5月获得证监会受理。2023年3月,随着全面注册制实施,马可波罗IPO被平移至深交所审核。
股权经历一番演变后,马可波罗而今有11名股东,其中8家是法人股东,自然人股东只有黄建平、谢悦增、邓建华。
三人为一致行动人,他们除了少量的直接持股,主要通过全资持股(其中黄建平持股64.01%)的美盈实业持有马可波罗64.36%的股份。
股权层层穿透后,黄建平直接及间接持有马可波罗股份合计42.12%,控制着95.55%的股份表决权,是马可波罗的实际控制人。
首次申报IPO的前一年,马可波罗开展了一波股权激励——突击引入员工持股平台增资1.99亿元,增资价格为9.94元/股。
在一众股权激励对象中,黄家祺(产区总经理)为黄建平之子;林育成(制造中心副总经理)为黄建平姐妹的配偶;詹达清(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为黄建平一致行动人谢悦增(公司董事、总裁)配偶的兄弟。
其中,黄家祺和詹达清在相应员工持股平台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44%和3.93%,均低于5%的监管减持约束“红线”。
本次IPO,马可波罗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19亿股,总共募集资金约31.58亿元,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将不超过11.95亿股。
若以最高发行1.19亿股粗略计算,马可波罗此次寻求的市场估值达317亿元,每股价格则超过26元。这一价格相较于前述进行员工激励的增资价格(9.94元/股),浮盈高达161%。
也就是说,马可波罗一旦成功上市,IPO前夕员工突击激励的1.99亿元将升值至5.19亿元,整体浮盈近3.2亿元。这对持股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利。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