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飞到60多个国家的潍城风筝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9506805761999379/

2024-04-20 08:25·潍城发布

四月春风过鸢都,扶摇直上风绘梦。

手持画笔,竹木弯直尽在掌握之中。别具匠心,或喜或憨,形态栩栩如生。

聚精会神,手腕翻转之间扶摇直上。借势腾飞,一跃而至晴空万里。

潍城凯旋风筝负责人谭新波从事风筝制作已经50多年了,不仅于此,他还带着巨型风筝表演走出了国门,足迹遍布62个国家。

在坚守中传承老手艺 在创新中追赶时代步伐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受爷爷的影响,谭新波在4岁时就已经开始接触风筝,6岁就已上手参与制作。虽然工作忙碌,但只要一有空闲谭新波还是会研究风筝的制作与设计,伏案工作,一干就是一天。

“我爷爷小时候给我做了一个木滚轮,那时候别的小孩都没有,只有我有。”谭新波拿起一侧的风筝线轴,回忆起幼时与爷爷一起的场景。“就是这个木滚轮,让我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了下去。每次放飞风筝,看到风筝在蓝天中飞翔,我就觉得爷爷也能看见。”

谭新波一拿起风筝,神情便变得专注。在风筝这件事上他做到了平心静气,精益求精。

要跟上时代潮流,不仅要做到守正,更要创新发展。在一次外出交流时,韩国朋友感叹当时在中国很少见到现代风筝。谭新波窥见了其中的机会,做起了现代风筝,参与设计巨型软体风筝,成为夜光风筝的创始人。

现代风筝与传统风筝不同,以碳素、玻璃纤维杆为骨架,面料多为尼龙制品,结构相对简单。经过仿制学习、研发设计、不断创新改进,加入传统风筝制作技法,起飞效果更好,深受欢迎。

小风筝做成大产业 老技艺开出“致富花”

小手艺变身大产业,老技艺焕发新生机,这背后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更是产业振兴。

从小作坊转向具有规模的企业,谭新波巧借国际风筝会的东风,带领潍城凯旋风筝成为行业领头羊。

“现在我们主要是做海外贸易,风筝多出口到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在亚马逊上也有自己的店铺,每年销售额将近3000万美元左右。”谭新波告诉记者。

产业越做越大,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出于企业发展的需求,也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谭新波带动周边居民参与到风筝的制作中来,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用心、用情、用力打好风筝产业特色牌,赢得优势产业发展满堂彩,带动产业蓬勃兴旺,解锁居民致富密码,一直以来,潍城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依托特色文化,发展优势产业,保护“老手艺”,传承“好文化”,带动居民增收致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根银线连四海 特色风筝传文化

风筝可以看作是潍坊与世界各地沟通交往的桥梁,谭新波乘着友好往来的东风,将风筝表演带到海内外,将和平交往的种子撒在世界各地。

最近一段时间里,谭新波的行程满满当当。从韩国到卡塔尔再到柬埔寨,代表中国参加放飞比赛,与外国人同场竞技,做文化交流。

他的足迹遍布了海内外60多个国家。因为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谭新波的皮肤已经黝黑,但爽朗的笑容反而愈加灿烂。

“今年4月份,我们受到邀请在柬埔寨参加风筝节,我们代表中国去专门展示了龙风筝,把中国的龙,特别是潍坊的龙风筝带去放飞,让外国友人看到我们中国的风筝在世界的天空上独树一帜、无与伦比。”谭新波骄傲地说,无论到哪个国家,大家看到来自中国潍坊的风筝都会很感兴趣,每当放飞风筝时,都会听到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声,这让他更有底气。

目前,谭新波已经为第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做好准备。“今年带来的是以‘孔子圣像’和‘四书五经’为主题的风筝,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乘着东风扶摇直上。”弘扬风筝文化、推广风筝运动,宣传推广世界风筝都品牌形象,在这条路上,谭新波从未停下脚步。

Copyright2025FYAI数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