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5786119340737076/
首发·焰墨绘史
你会如何面对死亡?
恐惧?遗憾?还是满怀愤怒斥责上天的不公?
19年时,来自新加坡的“85后”银行经理安德鲁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将遗书分享到网络,引发热议。
面对死亡,他坦然写下:
“死亡只是我回家的门。”
他经历了什么?
面对死亡他为何如此从容?
噩耗突袭
安德鲁是一位出生于新加坡的华裔“85后”小伙子,他的中文名叫许国峰。
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开明父的母让安德鲁有了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
但他也不是“被宠坏了的少爷”。
安德鲁从小品学兼优,长大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一所知名院校学习经济学专业。
毕业后的他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
因为聪明又努力,安德鲁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经理。
在他工作的银行,安德鲁邂逅了一位年轻的姑娘,两人很快坠入爱河,结为夫妻。
不久两人的孩子也在全家的期盼中降生。
有着安稳体面的工作、美丽温柔的妻子、可爱乖巧的孩子,安德鲁似乎成为了大家眼中的“人生赢家”。
但幸福的生活在2018年的一天被打破。
那年夏天,安德鲁突然出现高烧的征兆。
起初他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感冒,只是吃了一点感冒药,并没有太在意。
但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安德鲁不得不前往医院就诊。
在医院,医生对他的病情做出了诊断。
安德鲁确诊了“1期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更糟糕的是,检查结果表明癌细胞已经扩散,恶性肿瘤已经侵袭了他的胸部。
医生说安德鲁的病情已经进入晚期,没有多少时间了。
全家人都感到难过和震惊。
安德鲁年纪轻轻,他热爱健身,阳光开朗,怎么会突然患上这种罕见的恶性疾病?
医生分析,长期背负巨大的工作压力、饮食作息紊乱等都是导致这一病症发作的诱因。
作为一名银行经理,安德鲁每天要进行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
再加上没有固定的用餐时间,长期积累下来自然会透支身体。
确诊那天,安德鲁的妻儿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接受了这个噩耗。
妻子和孩子们放声大哭,但安德鲁震惊得可怕,似乎对死亡的威胁无所畏惧。
即便知道治愈希望渺茫,安德鲁依旧选择走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抗癌之路。
艰难的抗癌路
安德鲁在医生的建议下采用了P-EPOCH化疗。
化疗期间,安德鲁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折磨。
他开始脱发,全身乏力,时常呕吐反胃。
但整整一个月下来,病情不但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有了加重的趋势。
传统治疗手段失效,绝望再次笼罩了这个家庭。
医生又给安德鲁指出了一条生路,建议他采用免疫细胞疗法。
只要一疗程有效,安德鲁就有希望活下去。
但免疫疗法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它需要彻底击垮机体免疫系统,再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与癌细胞展开搏斗。
这意味着在疗程内,安德鲁会完全失去自身免疫力,任何小小的感染都可能要了他的性命。
更何况免疫疗法本身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就算成功存活,以后的生活也要终身依赖药物维持。
为了抓住这一点渺茫的希望,安德鲁同意尝试免疫疗法。
但面对如此大的风险和副作用,家人提出了反对。
但安德鲁还是坚持上了手术台。
手术当天,安德鲁向往常一样微笑着给妻子和孩子们以安慰,仿佛只是一次小小的住院而已。
可是所有亲朋好友都清楚,这份平静是来自于一个将要踏上未知之路的勇士,随时都可能是最后的离别。
术后第一天,安德鲁便出现了免疫疗法所带来的可怕副作用,剧烈的呕吐、便秘、头痛让他生不如死。
但痛苦好像并没有带来生的希望。
随着癌细胞的不断扩散,安德鲁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
原本健壮的他如今变得骨瘦如柴,皮肤因暴瘦而松弛,脸颊凹陷,眼神黯淡无光。
即使是在清醒时刻,他也只能在床上痛苦地辗转反侧,似乎永远也无法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
为了缓解他的痛苦,医生开具了大量止痛药,可是无论服用多少,都很难遏制住那无休止的折磨。
安德鲁曾一度不敢正视妻儿,生怕自己可怕的样子吓到他们。
他骨瘦嶙峋,双颊凹陷,面无血色,一度陷入绝望。
但在濒临生命终点的时候,安德鲁却决定要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好好享受所剩不多的时间。
珍惜余生,接受死亡
每个人面对生命的终点都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些人会恐惧不安,有些人会愤怒不平,还有些人会陷入绝望的沉默,企图逃避现实。
但安德鲁面对人生的最后一程,却从容不迫,正视生命的终结,平和自若。
他意识到,既然死亡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如在它到来之前用余生去创造对这个世界最后的价值。
于是他开始规律锻炼身体,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活下去。
他也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个当下。
在住院期间,他常常坐着轮椅在医院附近和妻子孩子来回溜达,享受日光浴,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为了享受和家人最后的时光,他将年迈的父母接来同住。
偶尔,一家人还会乘车到乡间小路漫步,暂时忘掉病榻的阴霾。
就连安德鲁的好友们也被他积极乐观的精神所感染。
他时常邀约朋友小聚,与他们谈天说地,畅叙当年的快乐记忆。
安德鲁珍惜活着的时光,但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
饱经病魔折磨的他觉得死亡或许能开释身心的重围。
在安德鲁最后的日子里,他写下了遗书,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独特而超然的理解。
他写道:“死亡只是我通往家园的门,它并不可怕,反而是解脱和自由。”
这不是一个垂死之人的絮叨,而是经历过艰难之后获得的人生智慧。
安德鲁将自己在抗癌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并把这些文字分享到了网络上,希望能够帮助和鼓励更多的人。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的家人和朋友都陪在了他的身边。
死神如期而至,安德鲁在亲友的陪伴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他没有挣扎,也没有恐惧。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生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安德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一种独特的生死观。
他接受死亡的来临,祥和地等待生命的终结,但同时也要将最后的时光活得精彩。
笔者认为
生老病死乃人生自然规律,任何人都难以幸免。
安德鲁用自己最后的时光告诉我们,人不该对死亡恐惧,也不该对它愤愤不平,更不应当逃避和拒绝,而是应该以平常心坦然接纳它的到来。
我们都应该像安德鲁那样,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放弃希望和勇气,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不断开拓生命的出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活出人生的真谛,在生命的终点优雅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