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9571770795524648/
首发·一傈僳
近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再次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中国作为美国第二大债主国,连续第三个月大幅减持美国国债,与日本和英国形成鲜明对比。这标志着中美日英四国在债务纷争中的分歧进一步加剧。
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减持76亿美元美国国债,使其总持仓降至7674亿美元。这是中国自2024年1月以来连续第三次"瘦身"美国国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和英国在3月分别大笔增持了199亿美元和268亿美元的美债。
债务纷争的根源在于各国对美元地位的不同看法。日本和英国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增持美债可被视为对美元霸权地位的认可。而中国则希望通过减持美债,向美国施加一定压力,削弱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事实上,中国近年来对美债的操作一直存在戏剧性的反复。2022年4月之后,中国美债持仓就一直徘徊在1万亿美元以下,并在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连续七个月大幅减持。
2023年3月短暂回升后,中国又在当年4月到10月"七连降"削减美债规模。直到2023年11月和12月,中国才重新回补了部分美债。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这一"反复无常"操作,既反映了其对美元地位的疑虑,也印证了其难以完全抛弃美债的事实。在当前国际金融秩序下,美债仍是中国管理外汇储备组合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的数据还显示,3月份外资整体对美国证券的购买情况喜人。当月外资净流入美国证券总计1021亿美元,其中私人资金净流入303亿美元,官方资金净流入717亿美元。
在美国长期证券领域,外资3月净买入1784亿美元,私人投资者和官方机构分别贡献了1522亿美元和262亿美元。
这反映出,尽管中美日英四国在地缘政治和金融领域存在分歧,但国际资本对美国金融市场的青睐依旧持续。这既源于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体的超强实力,也得益于全球缺乏与美国完全对等的投资替代品。
展望未来,中美日英四国在债务纷争等金融问题上恐怕还将继续争论不休。这场"金融冷战"的走向,将深刻影响全球金融格局的未来版图。世界或将进入一个更加多元的新秩序,而非单一一种货币或国家主导的格局。